小磊同志°° 发表于 2021-4-21 01:01:41

江苏是否真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造车新势力只有一次出牌的机会,一旦出不好,就没有机会了。”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对媒体这样感慨。

谁都能嗅出了其中的火药味。随着造车势力队伍的不断壮大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利好加持,新能源汽车俨然成为了如今站上C位的新风口。近日,随着江苏省长吴政隆会见小米总裁王翔消息的传来,再结合小米造车的热潮,一时间,“小米造车是否落户江苏”的猜想备受舆论关注。

事实上,在城市竞逐战日益焦灼的当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继互联网与金融后的新产业高地,曾错过互联网与金融风口的江苏能否抓住这一风口?而随着经济大省的入局,一场抢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城市斗争也悄然打响了。


赛道争夺,哪些城市手握“入场券”?

时针拨回到2000年9月,一次联名上书开启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序幕,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与产业机构的专家联名上书国务院,建议“把发展轿车清洁能源作为中国汽车工业跳跃发展的起跑线”。

一晃二十余年过去,曾经的起跑线已然不在。时值今日,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升级的关键节点上。从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足10辆到180多辆的逆袭,数据扩容的背后,是政策、资本与市场需求共同催生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新能源造车到底有多火?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回答,从近几年城市间的激烈竞争便可见一斑。以武汉、合肥、上海、南京为代表的各大城市纷纷迅速入场,它们喊口号、定计划、争夺明星车企......手握着入场券,势必要成为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头号玩家。

在此背景下,一场抢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城市斗争悄然打响,但基于资源、历史、文化、经济等发展差异,“新能源汽车之都”名单上的候选者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布局模式。

入局最早的是中部城市带上的武汉,这座工业重镇堪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老炮儿”。从2009年率先成为国内首批获批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的城市算起,武汉人与新能源汽车结缘已有十余年。这一悠久的历史促使武汉率先搭上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早班车,借力已有的”东方底特律“的口号,2015年前的武汉已集聚了上海通用、比亚迪等著名整车企业。2016年武汉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之年,南京金龙、江淮、蔚来相继落户武汉,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内,耀眼的智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拔地而起。疫情过后,武汉再迎发展”春天“,随着吉利、小鹏等明星车企的到来,武汉力争成为“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底气似乎更足了些。

当然,操心的不止是武汉ZF,风风火火的武汉热心市民们也乐见这一风口的到来。当曾在武汉大学求学的雷军哽咽地表示“再次创业”之时,焦虑的不仅仅是造车圈,还有武汉市民们。在武汉的城市留言板,小米造车消息一经放出,市民们火速呼唤小米。在城市留言板里一位网友就这样写到:"武汉已经错失了很多,落后了很多。(小米)这是武汉最后的上车机会了 "。

在蔚来与武汉携手共建智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地的时候,在长三角的一座曾不起眼的城市中,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正在孕育。2016年,由合肥ZF牵线,促成了蔚来与江淮达成合作协议,双方成立江淮蔚来制造基地。此刻的蔚来或许未能料到,2019年将会迎来自己的至暗时刻。焦头烂额的李斌差点因为没钱而失去整个公司,而促使蔚来走出这场风暴的关键人物正是合肥ZF。一笔投资70亿元的股权融资在当时引发争议,合肥到底赌对了没有?这一问题的答案在随后的两年里由蔚来亲自给出。走出风暴后的蔚来,很快迎来销量与股价的暴涨,据《晚点latepost》文章分析,以2020年4月30日股价威力,蔚来从 2.63 美元最高涨到 66.99 美元,按蔚来中国约占蔚来的 85% 股份计算,合肥方投资盈利超过 1000 亿人民币,“最牛风投机构”名不虚传。

在蔚来的投资经验中,不难看出,合肥走的是“豪赌”的产业发展模式。但显然,“豪赌”之下合肥并不是盲目出招。与武汉一样,合肥同样是2009年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的首批参与者,有着一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沉淀。而依靠合肥而生的本地车企江淮也在发展过程中彰显不俗实力。当然,合肥华丽逆袭离不开“无形的手”的推动。近年来,合肥ZF狠下招商力度,以著名的京东方为例,为了拯救这位亏损10亿的“落难王子”,一名合肥ZF官员曾透露,“为了项目能上马,当时合肥市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80%来投资。”“为了京东方,合肥甚至把地铁项目都暂停了。”

可以想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中,合肥提供了一条差异化的发展模式,即“ZF引导+市场化”并措。在此模式下,新兴造车势力与传统老牌车企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巧妙共存,避免了新旧之间的争夺。

而距离合肥不足500公里的魔都上海,新旧造车势力的争斗也日益白热化。顶着国际金融中心的称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上海的“顶流”身份不言而喻。2010年,上海领先于全国,成为率先布局新能源汽车的城市之一,先行规划三大产业基地,扶持自主品牌提速发展。2019年,特斯拉中国工厂落地上海,作为特斯拉在全球的重要生产基地,此次落户弥补了上海在汽车产业出口上的短板,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转型升级。值得一提的是,上海ZF在政策规划上呈现“激进”之态,发放免费牌照、直接落户等利好政策一经推出,更是助推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因此,与合肥、武汉等城市相比,上海借力先天的区位优势与超高影响力,在新能源汽车布局上当然不甘示弱。

一方是激进,一方却保守。尽管经济大省江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真的不算早,但也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道路,这其中的排头兵要数南京。近年来,南京依靠区县经济拉动,围绕新能源汽车形成了一条完备的产业链。2019年,南京宣布打造4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分别位于江北新区、江宁区、溧水区以及南京经济开发区,各个区域呈现个性化发展。以溧水为例,目前已经聚集了比亚迪、恒天、长安、开沃、金龙多家等整车企业,同时集聚了以美国铭仕变速箱、意大利布雷博刹车系统等为代表的百余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从产业上游到产业下游构建了一条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闭环。

毫无疑问,城市捕捉风口是常态,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利好之处到底在哪里?为何各大城市纷纷看好这一产业?

产业风口,新能源汽车到底利好何在?

事实上,对于产业风口的追逐,城市间的斗争并不罕见。从金融科技、直播电商到物流供应链,借力产业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发展中的主要逻辑,“城与产”间相互的作用关系,也一直是谈及城市建设时逃不开的核心话题。

相关资料表明,当前城市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三种发展模式,而其中“产城融合”强调城市与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在如今的中国城市化建设中,已有典范样本。不管是杭州与阿里的相互捆绑,催生出一大批围绕电商经济的新业态,还是上海与金融业的相互促进,另本就寸土寸金的上海成为耀眼的交易中心......这些城市的实践已然印证了风口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建设性作用。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格局已定,流量的天花板比想象之中来得更早了些。对于新一轮城市竞争而言,似乎谁能率先捕捉新能源汽车的风口,谁就能成为下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心城市。各大城市争夺“新能源汽车之都”这一名号的背后,实则是流量之争、产业之争与人才之争。

首先,是流量之争。随着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各大城市之间难免会陷入发展同质化。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区分城市间的差异度也成为摆在各大城市面前的一道难题。无论是“醋都之争”、“酒都之争”,甚至是“辣都之争”,为城市贴上标签成为吸引眼球、产业与人才的捷径之一,“新能源汽车之都”亦是同样的道理。

其次,是产业之争。尽管新能源汽车是门“烧钱”的产业,但由于其利润高、产值大等特点,因此对于附属产业的带动性极强,尤其是制造业。因此,这一产业风口所创造出的溢出效应能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南京溧水区为例,一个默默无名的郊县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南京都市圈中的黑马。如今的溧水不仅聚集了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多家整车企业,同时也聚集了刹车系统、排气系统等相关配套企业。2019年,南京溧水引入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项目,带动溧水周边的相关动力电池企业实现抱团取暖。在溧水,已形成了覆盖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生态系统。

最后,新能源产业让城市发展呈现“年轻化”,吹响了各大城市抢人大战的号角。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言:“一座有未来的城市一定是有很多年轻人的城市,有年轻产业的城市,有年轻的钱的城市。”

对于很多城市而言,尽管经济确实是按下了快进键,但却总是苦于留不住人。某种程度上,风口产业的布局确实能为这场抢人大战提供有力的抓手,合肥就是典型。2019年合肥发布人力资源白皮书称,2018年近十万人才落户合肥,罕见的人口回流现象正在这座“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城市出现,这其中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便是其中重要的助燃剂。值得一提的是,相应的高校资源也是风口产业的重要支柱。以汽车专业见长的合肥工业大学被称为是“汽车界的黄埔军校”,正在为安徽的汽车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

流量、产业与人才优势让诸多城市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念念不忘,而经济大省江苏正是其中的一员。

经济大省,是否真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2019年7月31日,在“金陵民声热点网谈”的现场,网友们向南京市人大委员代表们提出了灵魂拷问:

“在科技企业里,深圳有腾讯,杭州有阿里,我们南京为什么没有产生这种领军型的大企业?”

这一问题既是对南京新一轮产业布局的期待,同样也是对经济大省江苏捕捉风口意识不足的警示。

正如上文所说,随着互联网与金融风口格局已至,新能源汽车已是备受关注的下一风口,但对进入稍晚且缺乏明星整车企业加持的江苏是否真如外界所言“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事实或许并非如此,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中汽协与各地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约为7.38%,高于安徽,在全国排名前列。得益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与优越的产业环境,在南京、常州、盐城等城市江苏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借力集群产业,降低制造与流通成本,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对于车企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条件。如理想汽车生产基地落户江苏常州时,车和家(理想汽车前身)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曾对媒体这样说:“因为常州市优越的投资和产业环境,正是这样,车和家决定在常州扩大投资规模。”

当然,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拉动,在江苏,一些细分领域的行业龙头不断涌现。如专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南京越博动力,深耕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研发制造的万邦新能源,以及计划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布局方向的东风悦达起亚等老牌车企在现有的市场占有率与品牌价值上均占有一定的优势。

除了供给端,消费端的潜力也不容忽视。作为新能源乘用车的消费大省,江苏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也正在不断上升。

不止新能源汽车,经济大省不再保守?

进入2021年以来,一向被视为颇为保守的江苏,似乎正在跳出自己的舒适圈,除了小米,不止是新能源汽车,一大批被视为未来风口的产业正在进入江苏。

2021年1月,苏州市ZF与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将立足苏州着力打造数字产业孵化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应用中心和新文旅产业发展中心。苏州发力数字经济,其实时间更早些。2020年12月,阿里巴巴与苏州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一大批数字化项目在苏州落地生根。

2021年4月,京东投资100亿元,在常州干了件大事。常州市长陈金虎率队来到京东智能产业发展集团,积极推进京东—钟楼全域智能产业合作项目,打造京东苏南区电商物流、运营及结算中心和长三角智能制造研发中心。

不久前,南通市ZF与联想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南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产业优化、信创产业与数字经济发展,打造长三角区域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市。

风口之上,“苏大强”加紧了追逐风口的步伐。但追逐风口的同时,当然也要警惕风口。风口所带来的一地鸡毛的败局在江苏已并不罕见。风口与泡沫实则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昔日世界汽车城底特律的败局就是最好的案例。

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激进未必是好事,保守也未必是坏事,如何在风口之中找到定位,保持定力,不止是江苏,这似乎是所有的省市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http://magimg.zjxqzx.cn/pic/20210421/1618938080299480872.jpg?watermark/1/image/aHR0cDovL21hZ2ltZy56anhxenguY24vcGljLzIwMjEwMTA4L3FpX25pdV8xNjEwMDk1Nzk1MzM4XzE2Nl8zODRfNzgzLnBuZw==/dissolve/50/gravity/SouthEast/dx/20/dy/2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是否真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